专题:2024(第四届)中国楼宇经济北京论坛
9月13日,由世界贸易网点联盟、中国产业发展促进会楼宇经济和总部经济分会、集群智库共同主办的2024中国楼宇经济北京论坛在北京举办。来自全国的楼宇经济专家大咖、典型城区和知名企业代表齐聚北京,聚焦“失衡与重构”主题,共话城市城区转型发展新逻辑和楼宇经济创新发展新模式。
深圳市建筑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执行总建筑师杨旭出席并演讲。以下为演讲实录:
尊敬的各位嘉宾、各位领导,下午好。
我们谈到一栋优秀的物业的时候一定离不开一个高品质的城市,相信我们企业家持有的物业一定收到了很多来自城市规划条件的约束,如何将一座好的物业融入到一个城市中,也是我们近些年城市高质量发展非常关切的问题,今天下午我的交流核心聚焦在城市总设计师制落地的高效机制。
在经历了高速的城市化之后,城市已经从增量进入到了存量,从速度进入到质量,呈现了非常明显的转型趋势,这个时候我们城市高强度的问题,复杂性的问题,以及存量城市空间存在的问题,逐渐变成当下重要的挑战。
传统的城市规划和设计对我们的规划管理带来很大的挑战,包括实施机构不够完成,流程复杂,完全的手段协同低效,使得在实施过程中传导得到很大的阻碍。
在城市中,往往很高品质的设计,在最终呈现出来的时候不尽人意,城市特色也逐渐缺失,在极端天气和气候的影响性,城市的安全性也有很大的挑战,城市的发展面临诸多问题,需要新的制度和新的机制确保高品质,在过去五到六年的过程中,在院士的指导下,团队对国内城市多个重点片区进行了非常有深度的系统性的探索,从18年到现在,我们大概对国内十余个重点片区进行了城市总设计师制的实施,包括深圳湾的超级总部基地,宝安、龙岗核心区、东莞中央商务区、青岛崂山张村河片区、佛山东平水轴,服务的阶段从前期策划到全过程,从新城建设到旧城的城市更新,在五年中对300万平米的城市,全专业、全过程和全要素。
今天举一个例子向各位分享在城市设计师过程中的经验,这个案例是深圳湾超级总部基地,深圳过去30年的发展,城市中心从东到西,从罗湖到福田,北侧是深圳的塘朗山,就是深圳湾的超级总部基地,这个基地1.17平方公里,地上地下建筑面积120万平方米,希望是国内最顶级的五百强企业,高增长性的企业。
城市设计可以用一心双核和十字生境来描述,一心是深圳湾的超心,由两个核构成,一个是北侧的核,三塔,ABC,在深圳湾有20座的超高层建筑,规划高度400-450米左右,南侧沿海是三栋重要的文化建筑。深圳东西向重要的通道,滨海大道有1.2公里的下穿,十字生境是南北向的中央绿轴,向北延伸。
我们可以看到南北向生态轴和东西向的城市轴串联起来。
有六轨七站,四横六纵,3.6公里的地下道路,将南北两个片区的地下设施和滨海大道下穿的道路串接起来。公共服务的范围大概在95%,对未来技术发展预留了综合管廊,,
什么是总设计师机制?首先是指挥部办公室,指挥长是深圳常务副市长担任,办公室设在深圳市住建局,一位总设计师四个一构成了顶层构架,协同推进了规、建、服一体化。
总设计师是1+N多维的平台,,下设了执行的总师团队,在这个基础上根据不同的专项专题,增设了城市设计团队,综合交通团队,,这样的一个团队还在不断的扩张,对于对绿化设计的需求,总设计师团队是多维开放的技术平台,这个平台依托的是深圳建筑设计总院。我们的学术委员会是开放的,不仅仅有我们院内的专家构成,我们邀请在大湾区地区,在规划交通轨道景观各个领域的领军人物作为执行委员,同时背后有3800人的机构,在目前城市实施里所有涉及到的技术团队,都成为我们总师团队有力的技术支撑。
总师团队要做什么?我们突出全过程的技术统筹,在工作的必要性以及前期的案例分析,工作方案的编制和招标任务书的编制过程中,就开始了工作,在招标阶段对方案的评审和定标也做了大量技术支撑工作。在编题最终在建筑的城市实施的阶段,通过专项实施和成果使用后评估,确保整个规划设计理念,从前到后得到全面的施行。
涉及到地下空间,我们和市政交通、地下轨道、城市基础设施,包括地面的景观绿轴有很大的关联,因此在前期我们希望有协同,而不是专业成果形成以后再协调各个专业打架的情况。
第三,大家在认知上的偏差,左边这张图是滨海大道下川,6米的空腔,我们的工作是把大家拉通,,将城际县的站厅层做了开放的广场。
通过全专业和全要素的整合,我们尝试把各个专业的要素提炼出来,形成精细化空间的导则。
如何动态面对城市发展的问题也是总师团队面临的重要工作,我们大量以设计辅助验证方法,精细化的实施导则,,确保一个高水准的实施。
通过过去6年高水准的城市设计实施机制,我们在这个过程中一些小的经验。
首先,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阶段,城市的发展已经从速度到质量,有了非常大的转变,以往我们更多面对新城的建设,今天是城市更新的发展,以什么机制也是城市管理者每天面临的实在的工作。我们认为超总设计师的机制,全专业、全过程、全要素,对一个城市的片区进行高质量的设施。
第二,对一个复杂的系统,我们要搭建一个多元平台,连接更多高端的智慧,以往政府和管委会面对城市设计的时候往往是1+N的模式,政府要面对N个机构,这个模式变成了1+1+N,规划城市设计、市政交通领域一百多位国内的专家,为我们政府提供了高水准技术的支持,智囊团的工作,这对我们政府的工作效率而言有非常大的提升。
第三,技术的同和助力建设,在高水准的城市片区中,我们如果想得到一个高质量的城市,一定需要使用非常多的技术团队,在高新区有八大专题,十大专项和20项小微的课题,参与建筑设计的团队五六十家,近百家设计机构都在这个片区提供技术支撑。
当面对庞大技术群体的时候,工作效率和工作周期,都会面临很大的挑战,因此用总设计师这样一个团队,能够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对于政府来说是高水准的技术支撑。
我们的经验,精细化的管控和设计验证,以往很多城市设计的管理工作,更多的是靠会议,各种专家的会议,提出不同的意见,但是在深超总设计师的工作机制中,我们已经开展了全过程的管控机制,强调从事前事中事后的模式,对单体进行全过程全要素的统筹。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我简单的分享到这里,最后我想说,城市总设计师机制是当下城市面临高质量发展过程中非常有意义尝试的一个机制,我们也在不断的探索实践和完善,核心的工作目标希望构建一个开放性的技术平台,从而实现城市高品质发展,提升城市管理的效率,希望我们做好政府技术的支撑和智囊团,增强我们城市空间的韧性,为我们城市高品质发展预留足够的空间。
谢谢!
新浪声明:所有会议实录均为现场速记整理,未经演讲者审阅,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责任编辑:王翔 雄县方元吸塑厂